學過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,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最慫,一個是宋朝,一個是清朝,宋朝慫了三百多年,從趙匡胤死了之后就一直慫。究其原因,可能大家都認為:宋代時期好像很是窩囊,不能遇到戰爭,一旦遇到戰爭,大宋的軍隊就只能逃跑。因為避戰畏敵,領土被敵國占領了不少。寸寸山河寸寸金,這就確實也給后世之人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。
在那個時期,少數民族的各個部落都在崛起,他們對中原廣袤的土地虎視眈眈,而且,這些人還擁有著極強的武力。宋朝就完全不同了,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比較好,但是,重文抑武的政策則使得國家的軍事實力較為落后,根本不能與其他的周邊國家硬碰硬。
所以,宋代在戰爭上的勝算不大,甚至,更有過屢戰屢敗的經歷,之后,更是簽訂了許多條約,這其中,就有宋遼澶淵之盟,宋金紹興和議。可是,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,居然也有著三百年的國運,這令人十分不解的。
對于這個問題,很多人都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:宋朝是運氣好,北宋出賢相,南宋出名將。
眾所周知,宋朝時期比較重視文人的發展,科舉是當時選舉官員的主要途徑。所以,當時的讀書之風盛行,文化氛圍很高,但是,宋朝卻忽視了軍事的發展。宋朝還有一點是令其它朝代難以難以企及的,那就是:當時的國家內部沒有出現外戚、宦官、藩鎮割據等亂象。
大家都知道,宋朝時期經濟中心南移,商業發展得極快,甚至,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。但是,北邊的游牧民族一旦來攻打大宋,宋人就使勁的南移。直到最后,大宋竟然在廣東地區的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被北方少數民族蒙古軍隊所滅國。
其實,在唐代末期,藩王割據,各種勢力盤根錯節,情況十分混亂。宋代的統一,則是結束了這一局面。南宋的岳飛,在面對外族侵略時,態度是非常強硬的。但是,就是這樣的一個戰將,卻遭到了它人的陷害。反倒是賣國賊,皇帝對他們是言聽計從。
宋朝軍隊,沒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,也沒有一個好的軍事思想。他們不重視進攻,而總是注重防御,朝廷里的官員,只是書讀的比較多,大多不懂得軍事、戰法。就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,也沒有得到宋朝軍隊的重視。
禁軍是當時朝廷防衛的重要組成部分,宋朝剛建立的時候,禁軍的人數還不是特別的多,可是,他們的戰斗力卻非常強悍。之后的幾十年,禁軍的數量增加了好幾倍,但是,其戰斗力反而沒有宋朝初期的人數少的時候強,這就是只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的表現。
從中也可以看出,宋朝政府為了撫慰人心,只從軍隊的數量上下功夫,而不重視軍隊真正的作戰實力。這樣的做法,只是南轅北轍,對于挽救時局,沒有太大的作用。但是,宋朝的商業發展很快,手工業也有所發展,所以,朝廷的收入也是不少的。
但是,由于政府官員與軍隊人數太多,并且,一些軍隊的管理還很是混亂。有人把錢偷偷的挪走,還有一些人在軍中販賣貨物賺取差價,這就使得軍隊中有了一股經商之氣。一旦軍營中可以經商,那么,各種勢力就開始暗中勾結,形成了一種不好的風氣。此時,大家只知道掙錢,不知道怎么去打仗。以至于,很多士兵的心思都不在作戰上,就連一些小國家也能輕易的打敗宋朝軍隊。很多時候,宋朝官員有些狂妄自大,認為:游牧民族不能與漢族相提并論,而且,國家不重視武官的發展,只重視文官的發展,很多時候,武官的一些建議要求,根本得不到政府的重視。如果宋朝對外政策和明清一樣封閉,我相信不出一百年,宋朝必滅亡。
宋朝屢次被打敗,而他居然能夠奇跡般的存活三百年,這是為什么呢?
第一,宋朝能夠很好地處理與北邊游牧民族國家的關系。有人說宋朝很軟弱,經常賠款。其實這恰恰是宋朝聰明的地方。在處理與自己有地緣政治的國家關系的時候,一味的勇武和一味的退縮都是不可取的,必須要把握好一個度。宋朝的這個度,就把握得比較好。就拿“澶淵之盟”來說,這次盟約雖然損失了一點兒錢,卻換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,其實是相當劃算的。而且就算損失了一點錢,這點兒錢和龐大的軍費比較起來,那簡直就是九牛一毛。再說了,要不損失這點錢,北方的游牧民族活不下去了,他們肯定要繼續南征,這樣損失會更大。不止和遼國,和西夏、金國,以及后來的蒙古,其實一度都是采用這樣一種策略。北方的游牧民族為什么那么好戰?并不是他們生下來就這樣,是因為他們必須要生存下去。如果能夠給他們一些生存的機會,他們也是不愿意打仗的。
其次,宋朝對國內的文人士大夫很好。宋朝不殺文人,不殺上書言事者,提倡言論自由,給文人官員開很高的工資。這樣不僅培養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大臣,而且讓文人士大夫從內心深處對宋朝皇帝感恩戴德。咱們看無論是北宋末年,還是南宋末年,宋朝文人士大夫為了保住趙家的血脈,可以說是生死不顧,嘔心瀝血。最后甚至有十萬人陪著小皇帝跳海。反觀明朝,明朝經常搞株連九族,經常搞文字獄,給官員們開的工資也是史上最低的,這樣就完全寒了文人士大夫的心,所以最后李自成打過來的時候,那些官員們都跑了,崇禎皇帝一個人孤零零地吊死在景山之上。
第三,宋朝的農民起義并不激烈。宋朝的農民起義很多,動不動就起來占山為王。但是這些農民起義都沒有一個是成了大氣候的。無論是大漢、大唐還是大明,最終都是被農民起義給推翻的,而宋朝卻不是。這是為什么呢?第一個是宋朝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是那么苦,他們還有活下去的希望。中國的農民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,他們絕對不會鋌而走險去拼命的。而農民起義如果不拼命,那他們絕對不會取得成功。第二是宋朝對待農民起義領袖,很少有斬盡殺絕的做法。他們往往采用的方式都是招安,只要軟化了農民起義領袖的意志,農民起義自然就干不下去了。第三是宋朝的科學文化比較發達,農民們很少迷信。農民起義要凝聚起來,除了因為他們實在活不下去外,還有就要師出有名。而宋朝的那么多農民起義,都沒有一個是被鬼神之說迷惑的,農民起義者也比較理性,只要最后朝廷招安了,大家互相妥協了,也就不會再鬧事兒了。
蒙恬是秦朝的一員猛將,如果說秦始皇搞一個五虎上將的排行的話,蒙恬定奪魁首。不過有名的還是他的遺言,是什么遺言竟讓曹操讀一次哭一次呢?詳情>>
皇帝有著后宮佳麗三千人,雖然說在皇帝生前,這些妃子都很好處理,只要能給她們安頓一個好處所就可以了。那么,在皇帝駕崩之后,這些屬于他的 "私人物品 "該怎么辦呢?新任皇帝都會怎么處理這些前任帝皇遺留下來詳情>>
清朝時期的和珅在乾隆死后嘉靖帝馬上就將和珅抄家問斬。和珅在監獄里明知自己必死無疑了,但是對于身后事還是很多有擔憂,所以他就對隔壁的囚犯說:你若不死的話,出去后請幫我辦一件大事兒。和珅讓這個隔壁囚犯所辦詳情>>
我們在說起劉羅鍋的時候,都習慣加上“宰相”兩個字,這是因為受到當時《宰相劉羅鍋》電視劇而產生的影響,但其實,在清代的官階中并沒有“宰相”這一職位,那為什么還稱劉羅鍋為宰相呢?另外,劉羅鍋,也就是劉墉,詳情>>
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,被古往今來的人們稱為曠世罕見的一大作品,萬里長城是迄今為止修筑工程最大,時間最長的防御工事。從西周開始到清朝時期,共修建了兩千多年,那為什么經過了幾千年長城依然沒有倒塌呢?詳情>>
楚霸王項羽原本打算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,席中可飯還沒怎么吃,酒還沒怎么喝,劉邦借故溜出去上廁所,隨后就逃走了。難道項羽真沒注意到劉邦溜出去了嗎?這是不太可能的,可是項羽為何不殺劉邦了呢?詳情>>
白居易是著名的唐代三大詩人之一,與他的好友元稹世稱“元白”,可是你知道么,他們的人品卻都不敢恭維,這是怎么回事呢?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。詳情>>
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屠夫,例如白起,黃巢,忽必烈等,其中在明末清初時期有位人物張獻忠,史料記載屠川僅剩9萬人,那么這是真的嗎?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。詳情>>
提到清朝,我們都知道它起源于關外東北地區,大清的前身是大金,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,女真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關外,與中原地區時有征戰。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后,依然叫自己大金國,到了皇太極的時候,大金的國號改詳情>>
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典故,但是在這眾多的典故中,也有許多是后人編造的,就像“烽火戲諸侯”典故,相信許多人都聽過,可是事實上...詳情>>
中國近代戰爭中抗戰時期,無疑是最慘烈的戰爭,在裝備都落后于侵略者的情況下,革命前輩付出了諸多的血汗,在當時我黨執行優待俘...詳情>>
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昏庸好色的人,今天我們就說說西漢時期最好色的諸葛王,他行為簡直讓人難以想象,逼母親侍寢,霸占弟妹,連3個...詳情>>
毛遂本來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門客,他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,促成了楚和趙聯合。可惜毛遂在自薦的第二年就自殺了。詳情>>
近日我國外交部有一則最新的資訊,相信大家都有所的了解,就是中國外交部會見塔利班。今天就由小編就說說,塔利班的起源及發展歷...詳情>>